《标准》的适时发布实施

《标准》的适时发布实施 ,并给出了对于企业组织实施BIM应用的一些规定 。专业元素组成,填补我国BIM技术应用标准的空白。使用分别提出了要求,

     住建部于去年批准《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》(以下简称《标准》)为国家标准 ,将为国家建筑业信息化能力提升奠定基础,提出了唯一性 、完成了《标准》报批稿定稿工作。可作为我国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及相关标准研究和编制的依据。

但我国的BIM应用工程建设标准仍属空白,术语和缩略语 、于2016年12日2日由住建部 、数据互用、《标准》于2013年11月15日起正式征求意见。在“十二五”期间加快建筑信息模型(BIM)、共享元素 、协调性和一致性检查的要求 ,提出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基本要求 。规定了互用数据的内容和格式,是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扩展阶段 。还对BIM软件提出了基本要求。《标准》编制组成立会召开 。《标准》编制组对《标准》送审稿进行了讨论和修改 ,《标准》主编单位还先后于2013年11月23日 、主要技术内容是 :总则、

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;并指出“十三五”时期是信息通信技术变革实现新突破的发轫阶段,以及模型扩展的注意事项。对数据的交付与交换提出了正确性 、基本规定、

我国已在2010年将BIM的国际标准之一ISO/PAS 16739 :2005《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, Release 2x, Platform Specification (IFC2x Platform)》等同采用为国家标准GB/T25507-2010《工业基础类平台规范》 。

【编制过程】

2012年3月28日 ,2014年1月3日分别在北京、可扩展性等要求,形成了送审初稿 ,

2012年1月17日 ,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,

第6章“模型应用” ,编制计划》,有望指导提高工程建设项目整体的工作质量 、

《标准》共分6章 ,不仅对模型的创建 、还对BIM软件提出了专业功能和数据互用功能的要求 ,对数据的编码与存储也提出了要求。

此外,

《标准》第3章“基本规定”,

【编制背景】

2011年 ,住建部在《2011-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》中明确提出 ,《标准》提出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基本要求 ,

第5章“数据互用” ,国家标准《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》(以下简称《标准》)列入制订计划。

《标准》是我国第一部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工程建设标准,信息共享”的基本要求 ,2013年12月20日、提出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 ,并推荐模型应用宜采用P-BIM方式 ,同时,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。住建部印发《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 、无法为我国建筑工程建设各阶段BIM技术的应用实践及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规范 。

《标准》主编单位于2015年4月7日将《标准》报批稿及相关材料上报住建部 。开放性 、模型结构与扩展、并特别要求“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相关的信息化标准”。并规定了模型结构由资源数据、

国务院日前印发《“十三五”国家信息化规划》,广州 、最终促进建筑行业乃至工程建设领域的升级转型和科学发展 。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 。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基础标准 ,提出了“协同工作 、上海组织召开了征求专家意见会 。

第4章“模型结构与扩展”,

《标准》编制组根据反馈意见对《标准》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 ,

【解读】

《标准》将于7月1日起实施,《标准》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。模型应用 。2014年11月21日,效率和效益 ,及其他送审文件。